Pages

Tuesday, 6 January 2009

丁丁,一个真正的欧洲英雄

http://www.hecaitou.com/blogs/hecaitou/archives/122394.aspx

床头上有一张红色大海报,是丁丁的蓝莲花,裱在宜家买回的画框里。这是去年圣诞老大同学收到的来自他二姐的礼物。至于我自己,家里有一套丁丁全集的小人书,当然,现在早已不知下落何方了。

丁丁,一个真正的欧式英雄---译自Economist, Dec 18th 2008 BRUSSELS
电影版《丁丁历险记》正在拍摄中。对丁丁并不熟悉的美国观众要想看得懂丁丁,应该透过二战后的欧洲这个三棱镜。
1949年,法国颁布禁令,禁止儿童书籍及连环漫画正面描写怯懦行为,违法的出版商将被判入狱一年以上。这是欧洲很令人惊讶的法律之一。同样,书中 也禁止出现将懒惰和撒谎描绘得很吸引人的情形。这条法律催生了一个监督委员会,专门监督书中对于这些问题的正面描写,还包括犯罪、盗窃、仇恨、堕落以及在 年轻人中扮演导向贬低道德的行为。
从字面上来讲,该法律提出,理想的漫画英雄就像一位精力过剩的童子军,他的冒险经历包括勇气的表现、公平的游戏、有限的暴力并且不涉及性。这是对丁丁的精确描述。丁丁,一位在战后的欧洲取得非凡成就的比利时男孩记者。
丁丁带些自负的性格特征和那个时代很契合。他简单的道德标志—-寻找真相、保护弱者以及见义勇为的行为—-对刚从战争的耻辱中苏醒过来的欧洲大陆很 有吸引力。他积极健康的个人品质解释了他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大秘密—-他曾是,也依然是成年人乐意买给小孩阅读的少数精彩漫画书之一。
正如丁丁在大洋彼岸类似的漫画人物超人对美国的意义重大一样,丁丁已经成为欧洲的一个文化标志,但丁丁的正直诚实无法解释丁丁成为欧洲文化标志的原 因。战后的欧洲涌现了大量的有益漫画读物,其中的大部分只是被人们遗忘。而《丁丁历险记》向欧洲大陆的儿童和成人们讲述的是不一样的故事。即便是在战后重 建的贫困时期,《丁丁历险记》依然可以每年很快售出数百万册书。
丁丁的粉丝指出,《丁丁历险记》的绘画质量好,故事情节紧凑。他们说得对。任何一位读过《丁丁历险记之奥托卡王的权杖》(巴尔干半岛惊悚小说),或 《丁丁历险记之卡尔库鲁斯案件》(一位科学家被绑架的故事)的孩子,都会在长大后观看希区柯克的电影或阅读格雷厄姆·格林的小说时为那种似曾相识而吃惊。 所有的元素都具备了:夜幕下,城市里危机四伏,充满别样魅力;被驱赶到森林里的恐惧;旅馆里被窃听的电话及楼下大厅里的烟鬼杀手。
然而,这些元素依然无法解释《丁丁历险记》为何能在欧洲取得成功。因为,除了丁丁的个人优秀品质之外,《丁丁历险记》从未曾深入影响到盎格鲁-撒克 逊人的世界(英语世界)。在英国,丁丁的知名度有限,只获得少数人的喜爱,他们局限在很窄的阶层中:《丁丁历险记》被带进寄宿学校,塞在大皮箱里,或在周 六上午的小提琴课上翻出来看看。在美国,丁丁鲜为人知。
从人们喜欢读的儿童读物,可看出每个社会的不同特点。欧洲人对《丁丁历险记》的喜爱比其他漫画更加溢于言表。
关于欧洲大陆为什么喜欢《丁丁历险记》的调查都应该从历史而不是文化着手。因为所有的对话都和道德有关,法国在1949年颁布的关于儿童书的法律 时,自有它的意识形态基础。这条法律是由共产主义者、天主教保守主义者以及无业的法国漫画家的奇怪联合推动下产生,他们主张法国儿童必须阅读灌输了"国 家"价值的书籍。巴黎索邦大学历史学家Pascal Ory(《米奇回家,卡通地带的去美国化》的作者)写道,该法律的主要目的是阻止从美国进口漫画书。很明显,这条法律今日依然有效,50年代有所改动,增 加了禁止煽动种族偏见的规定。
大洋之间的问题仍然存在。接下来的一年将是属于丁丁的。自从这位男孩踏上他冒险旅程的第一站—-苏联之旅,到2009年,就已经八十年了。在比利 时,一座献给丁丁之父埃尔热的博物馆即将开张。埃尔热,丁丁漫画的作者,真名是乔治·雷米。博物馆依然在建,但已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:混凝土和玻璃构筑 的冲天状结构,外面包裹着木材,就像一艘朝天空方向航行的大船。建筑的严肃性说明:这里不是主题公园,而是高级艺术展馆。在欧洲大陆,尤其是比利时和法 国,这种观点毋庸置疑。在这两个国家,漫画书受到各类批评文章的审视,在学术上不断被剖析研究。
美国曾认真设想过拍摄《丁丁历险记》三部曲,由斯蒂芬-斯皮尔伯格和彼得-杰克逊执导,使用数码"表演捕捉"技术,制作一部介于动画和真实之间的电 影。在1983年埃尔热去世不久前,斯皮尔伯格获得《丁丁历险记》的电影拍摄权。而电影一直拖延未开机拍摄,与美国人不熟悉丁丁有关。2008年九月份, 环球影业提出一个方案,打算资助该项目。《好莱坞记者》---一份商业刊物,这样说明这部电影:"一位年轻的比利时旅行家记者和他的好伙伴狗白雪的历险故 事",并解释这个故事"在欧洲受到热捧"。在这里,那种抱着怀疑的态度呼之欲出。
作为一名记者,即使以该行业最闲散的标准来衡量,丁丁都相当地不称职。在24本书中,他可能只有两次停下来做笔记。他很乐意把最新独家新闻的细节告 诉对手。在书中,他只有一次完成报道。那是在他前往苏联的首次历险中,在简单地考虑了怎样将稿件送往办公室之后,他连连打着呵欠,走向床边,说,"好吧, 我们明天再说。"四个画面之后,秘密警察爬上楼梯,逮捕了他。从此,那篇文章再没有在书中提及。
与另外一位有一份媒体工作的虚构少年—-美式漫画人物蜘蛛侠(在书中是一名民间摄影自由职业者)不同,丁丁并不是一位局外人,也不反对任何现存制 度。他反对革命,保卫君主(有一本书中他获得骑士称号)。他捉到坏人之后的本能反应,是将坏人移交给最近的警察局局长。虽然他是个神枪手,他却不带枪。虽 然很瘦小,他却拥有很man的一套打斗技巧:搏击、航行、开赛车、飞机驾驶及骑马等等。在一个几乎全是男性的世界里,没有性,他也没有机会英雄救美,但他 会迅速赶去保护那些受到欺凌的小男孩。敏捷的思维弥补了他不够强壮的不足。法国作家兼政客安德烈·马尔罗说,戴高乐将军称丁丁是他"唯一的国际对手",因 为他们两人都因见义勇为而出名。
丁丁对金钱毫无兴趣。譬如当有人想给他大笔钱去捉坏人时,他很不以为然。埃尔热对大西洋彼岸的资本主义很不屑,在1931年的"丁丁在美国"一集 中,为从丁丁口中获知一口油井的信息,商人们竞相投标,不惜将付给丁丁的价钱抬到10万美元。当这位年轻的记者透露说油井位于黑脚族印第安地区时,商人们 从印第安人手中偷走了这块地。
书中欧洲人对金钱的势利无处不在。坏人通常是喜欢炫耀的暴发户。老式的赚钱方式才是对的。丁丁最好的朋友—Haddock船长得到一份礼物(假设是 由辛劳的工作所得),这份礼物让Haddock船长买下了自家的祖屋。船长的生活充满趣味。得益于他发现的一份宝藏,他将自己的水手服换成一柜的不断增加 的Wodehousian服装,包括领结、粗花呢服装、单片眼镜等。
不过,埃尔热的《丁丁历险记》并没少赚钱。他密切关注书在市场上的销售(总共售出约2亿册书),还有相关的智力游戏、填色书及玩具等等。按照惯例, 埃尔热上了"10位著名的比利时人"的名单,但他并不是只看到国内市场。很快地,他开始提到丁丁来自比利时,以提升丁丁在法国和瑞士市场的人气—-请参见 1935年丁丁作为一名"年轻的欧洲记者"一节。在英语版本中,丁丁给读者的印象是英国人—这一点,埃尔热感到很高兴。Haddock船长祖屋的地点则从 木兰萨城堡(le château de Moulinsart)变成马林斯派克大厅(Marlinspike Hall),而船长著名的祖先也不再是路易十四舰队的指挥官,而变成了英国皇家海军的英雄。
假设《丁丁历险记》在好莱坞电影中一直这么拍下去,那么很快的,很多人会以为丁丁是美国人。今后,埃尔热的读者将会通过人们无法控制的方式来认识丁丁,那是一种全球范围的与以往不同的方式。这是一种伟大的转变。
埃尔热去世后,他的妻子Fanny继承了他的作品权。她保持对埃尔热布鲁塞尔工作室的全面艺术控制(工作室逐渐由Fanny的第二任丈夫Nick Rodwell控制,他是一位英国商人)。这个工作室以其竭尽全力保护作品的著作权而知名,搜寻世界各地对来自位于时髦购物街上的埃尔热办公室的侵权行 为。
Rodwell夫人承认好莱坞拍摄《丁丁历险记》有风险。对她来讲,埃尔热作品的魅力绝对是"欧洲式"的—-比美国的连环漫画更加细腻、微妙。美国在讲述故事的方式上威胁到欧洲式的"敏感性",她说,美式的描述"非常有活力,但更为激烈,而且节奏更快。"
埃尔热希望能降低风险。在他去世的前几天,他原本计划和斯皮尔格先生面谈,但他只是和被派往洛杉矶的斯皮尔格先生的亲信助手Alain Baran简短地谈了谈导演的想法。Baran先生说斯皮尔格导演认为丁丁历险记是"拍给孩子们看的《夺宝奇兵》",想让杰克·尼科尔森扮演 Haddock船长。这样的谈话并没有吓到埃尔热。他说像斯皮尔格这样的电影制作人的想象力应该是不受限制的,他告诉他的妻子:"这部《丁丁历险记》肯定 是与众不同的,但一定是好看的。"
考虑到埃尔热开始他事业的地方,他在艺术上这种开放的态度可能令人很惊讶。他经常说,天主教的童子军运动使他避免经历一个布鲁塞尔中下层阶级的"灰 色"童年。在那里,他遇见了一些有点歇斯底里的强权牧师和民族主义者,其中有人给了他第一份工作,在一家比利时天主教报纸Vingtième Siècle工作。这份报纸坚决支持君主政体、位于刚果的比利时传教士及墨索里尼,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无神论者控制了俄罗斯和"犹太美洲人"资本主义。
丁丁产生于一个看不到希望的环境-—每周的儿童增刊Le Petit Vingtième。埃尔热希望这部连环画讲述美国西部蛮荒地区的故事。而他的老板,一位名叫Norbert Wallez警惕性很高的牧师则不这么想,他把这位虚构的记者送到苏联,然后又送到位于刚果的比利时殖民地。
1930年"丁丁在刚果"的故事让埃尔热是一名种族主义者的名声大增。书中的非洲人就是原型:长着大眼睛、浮肿的大嘴唇的男孩男性,在丁丁变魔术似的拿出电磁石、或治疗疟疾的奎宁片之后,他们在丁丁(还有他的小狗白雪)前面显得不堪一击。
在斯堪的纳维亚,丁丁杀死的非洲野生动物的数字大得惊人---尤其是他用炸药将一头犀牛炸得粉身碎骨--都引起了更多的焦虑。埃尔热的拥戴者坚称丁 丁历险记在非洲很畅销。但实际上,它已经失去了它曾有的魅力。这是一套做宣传的作品—并不是通常所说的"殖民主义"—而更多地只限于比利时传教士,其中一 位传教士永远用很滑稽的方式来营救丁丁:先用一把来福枪杀死6只鳄鱼,接着从奔腾怒号的瀑布中救下丁丁—-似乎他的年迈和及脚踝长的长袍对他的行动毫无影 响。
埃尔热还因为反闪米特人(译者注:阿拉伯人、犹太人及叙利亚人都是闪米特人)的控诉而声名大噪。他收到很多关于书中一名坏人---长着鹰勾鼻子的纽 约金融家Mr Blumenstein---的投诉。这对于《丁丁历险记之神秘流星》的亮相有害无益。丁丁历险记之神秘流星写于1941年,却在当时被纳粹占领下的布鲁 塞尔发行。在虔诚的"丁丁"学家的研究领域里,他们做了很多努力来解释这个"失误"。英国丁丁专家Michael Farr在2001年写下,在埃尔热意识到他笔下的人物会"造成误解"时,他立即给Blumenstein起另一个名字,并给了他一个新的国籍—São Rico。
"丁丁"学家还准备了另一个失误的解释:战争期间,埃尔热在比利时报纸Le Soir工作,而这份报纸当时已被德国人强占,变成了一份宣传报。通常来说,他们的解释是,这是由于埃尔热作为一名儿童漫画家的"天真"(这种方式同样用 于为英国小说家P.G. 沃德豪斯作辩解)。
幸好!以上的观点都没有出现在埃尔热自传中。埃尔热自传由Philippe Goddin撰写,2007年发行。Mr Goddin的公正值得表扬:他在检阅了埃尔热大量的私藏报纸之后,才写下这本正式的传记。
Mr Goddin回到"神秘流星"以及在Le Soir上首次发表的丁丁历险记长篇连载。包括巨大的陨星似乎要撞上地球时所带来的恐慌的那一集。他写道,埃尔热画了一幅图:两位犹太人正在欢庆,因为如 果世界灭亡了,他们就不必还债了。与此同时,在比利时,Mr Goddin提到,犹太人被命令迁往这个国家最大的城市,他们的孩子从普通学校被迁走。他们还被禁止拥有无线电设备,并受到宵禁。在Le Soir的新版面上,这些举措被描述成是为有序地"迁移"犹太人所做的必要准备。一年之后,埃尔热自行删去对犹太人的描写,当时,连载的"神秘流星"已经 出书。
在埃尔热的档案中找到的文件,让Mr Goddin推翻了"天真"的借口。在书中,他记着:早在1940年10月,埃尔热就曾收到过匿名信,指责他在Le Soir青少年增刊上发表丁丁的故事,诱导儿童阅读德国的宣传报道。几个月后, 埃尔热和他的老友Philippe Gérard进行了激烈的争论。在信中,Gérard要求埃尔热不要承认Le Soir这份"可恨的宣传报",或者将他反对德国占领的想法公布于众。他的朋友认为,说这仅仅只是一份"工作"是不够的。
在回信中,埃尔热称他保持中立。"我既不支持德国,也不支持英国,"他说,"我无法做任何事情让英国或德国加速取得胜利,我看着、观察着,我会认真 思考每件事,平静地、不带任何感情地。" 他的目标是保持做一个"诚实的人",在信中,埃尔热称他既不会高喊"Heil Hitler",也不会自愿去当党卫军。有人说德军正在掠夺比利时。而诚实的人知道那并不是真的。
在令人失望的埃尔热和他笔下与暴君作勇敢斗争的丁丁之间,有一点密切相关,那就是对无能为力的合理化:很欧洲式的抢先占领。
Charles Dierick说,丁丁的关键在于他的"生于小国"的惯性思维。Charles Dierick是埃尔热工作室的内部历史学家。丁丁是"比外形高大的恶棍聪明的小人物"。作为一个小人物,聪明过人的丁丁的勇敢行为有局限性:他营救朋 友,阻止坏人的阴谋得逞。但在"蓝莲花"一书中,当他身处被日本人控制的上海时,他无法解决外国人入侵的大问题。
在埃尔热的最后一本《丁丁历险记》,1976年的"丁丁与流浪汉"书中,作者最清楚地表达了他的中立原则。在书中,丁丁被召去营救他的老友们,他们 正身陷两位拉丁美洲军阀的内战之中。其中一位将军由"Borduria"的支持。Borduria虽是虚构的但可看作是共产主义国家。另一位则由国际香蕉 公司(可能是美国公司)资助。丁丁并没有在政治上支持哪一方。为了换取朋友们的自由,他愿意支持叛军一方,并保证革命将会是不流血的,不杀人和不报复。这 种对死刑的关注,是丁丁保持"一个人良好信誉"的激进的欧洲方式,是埃尔热对自己原则的借用。书中也没有关于推进民主或政体转变的狂热对话。
埃尔热在晚年接受采访时承认,他在战争时期的经历与他的道德观有关。《丁丁历险记》中大量故事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,《丁丁历险记》发生在欧洲大 陆许多政治本能的深深掩盖之下。对盎格鲁-撒克逊人的世界(英语世界)则意义重大,他们对这场战争有着不同的记忆:它是一场悲剧,但并不是耻辱的原因,也 不是无能为力的回忆。
《丁丁历险记》从来没有违反1949年法国法律关于儿童文学的规定。丁丁不是胆小鬼,书中也没有正面描写罪恶行为。但他是一个务实主义者,有原则的 务实主义者。可能英语世界的观众想从他们虚构的英雄身上看到更多:希望他们有扭转乾坤的能力,并且完全击败坏人。丁丁无法实现这么不切实际的愿望。在这个 意义上,他是一个真正的欧式英雄。
注:Anglo-Saxon:盎格鲁-撒克逊
法国使用"Anglo-Saxon"代表英语圈,包括美国、英国,有时亦包括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及南非。广义而言,是包括英语、文化、科技、资产、市场及经济。(From维基百科)
feifei的Blog:春华秋实
根据Feifei的要求,替换为1月2日他的新版翻译文件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