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
Friday 23 October 2009

字里藏医----柏邦妮

之前就很想买一本书,叫《字里藏医》,一直买不着,昨天碰巧在平心堂看见了,连忙买了一本。
我不懂中医,但是对汉字的研究有兴趣,这两者的结合,是一个很巧妙的点。很多汉字,如今在我们的理解里几近同意,但是在中医的研究中,差以千里。
比如“疼”和“痛”,就是两种反应,“消”和“化”完全不同,前者是量变,后者才是质变,
“癫”和“狂”代表抑郁症和躁狂症,“忧”和“虑”,前者是已经发生之事,后者是还未发生之事,“腠”和“理”到底是什么关系,“性”和“命”是说什么,这么玄乎……
还有“肥胖”“创伤”“健康”“疾病”“咳嗽”“积聚”……一一讲来,讲得头头是道,有道理,长见识。
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状态,生命状态,最想得知,但最缺体察。往往依赖于仪器和医生的判断,而实际上,只要细心的回观自己,最能感觉到细微的变化。当然,要先“知”而后“察”。其中一条,讲到“宁静”。
我以前不知道,“宁”是这么了不起的一个字,因为它代表了中国人的全部理想和最高境界。寧,从宝盖头,代表房子,代表家居;从心,代表心情和心神;
从皿,代表吃饭的碗盆;从丁,代表儿女。
组合起来,就是一个安居,足食,子归,心安的状态。
相反,居无定所,流离失所,不能算宁;有居无家,未婚离婚,鳏寡孤独,不能算宁;家里没有饭吃,不能算宁;没有孩子,或者孩子不在身边,不能算宁。这一个字,基本上就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生活的全部要求。
而中医说“宁”,不但是一种客观状态,还是一种健康的心态。
心包,心脏坚固,类似人有居,安藏心神;精气充溢,类似于有饭吃;心神内敛,日藏于心,夜藏于肝,类似于人有子归家。古人为了宁神,在心口佩戴宝玉,武人讲一个含胸拔背,西人为求美观,要求挺胸抬头,其实最不宁神,而女子要穿高跟鞋,力不能从足起,很伤身体。
我看了觉得都挺有意思。
另外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,汉字简体化,实在是很要命,繁体字的每个偏旁,每个部位,都有讲究,都有来历,一律简化,其实就是割裂了文化的脉络,肢解了汉字的本意。

No comments: